印象中的山西,是塵煙飛揚的黃土高原;是一排排貼著窗花的窯洞,是一群穿著厚厚黑棉襖的西北漢子,他們手捧一個夸張的大腕,蹲在墻角稀里嘩啦喝粥或吃面的異域風貌。
荒漠也是一幅別樣的景色,緣此,對尋訪山西也就有了些許的期待。
晚秋,一趟山西省平順縣通天大峽谷之行,徹底改變了我對山西的最初印象,對人生和命運也有了深刻的解讀。
是誰繪就了通天大峽谷這幅水墨長卷?
下午,坐上了接我們的轎車,在掛壁公路上向大峽谷進發,自幼便有恐高癥,此刻恨不能閉上眼睛,又擔心錯過奇峰幽谷,那種想看不敢看,不看又想看的緊張心情如同看恐怖片一樣驚悚,過山車一樣刺激,過癮。
車,終于停下,我們是停在一處平整的山頂上,周圍都是讓人膽寒的懸崖峭壁,遠遠往下一看,刀切豆腐一樣齊整,谷深萬丈。我的雙腿立即就酥軟了,一下跌坐在石階上,戰戰兢兢看著同行的朋友扶著護欄,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向山尖上的一朵蘑菇似的觀景臺走去。
腳下絕壁處一簇叫不上名字的植物野草大小,卻有大樹的形貌,枝條干硬的如同棘條,女人手指頂大小的葉片正在泛黃、凋落。是不是它的年齡比我的年齡還長?不知哪一年一顆名貴的樹種落在石縫里,靠積存在縫隙里的一點薄土生根、發芽,此生,注定難成棟梁,卻盆景一樣婉約,這是它的宿命嗎?
我的目光穿過深谷落在對面的斷壁上,似一塊剛剛懸掛起來等待夜色的影幕,又像山水長軸里的一處留白,無端地我就想起了武則天的無字碑。
留下一塊無字碑,千秋萬代,任后人憑說。那么,二億五千年前就聳立在此,橫跨三省的八百里太行山,又給我們留下了多少難以書記寫的歷史?我久久地坐在氣勢恢宏的山巔,思緒萬千。
遠處,幾縷炊煙在深谷的密林里悄然升起。
夕陽,一下子跌進了山谷,沒有緩沖,沒有序幕,巨龍橫臥的太行山,墜入深深的夜色里。一下午的時光飛速而過,竟然找不到一個詞匯能準確形容滌蕩靈魂大峽谷的那種壯美。
第二天清晨,沒等到太陽爬到山頂,我便漫步在被草埋徑的小路上,漫山楓葉紅透遍野,恍若置身在北京的香山,晚秋的景色不像萬紫千紅的春天那樣明麗,卻似窖藏的美酒,綿長醇厚,令人陶醉。不見深秋的荒蕪和凋零,惟有飽滿、成熟和熱烈在太行山上到處張揚。
我們一行數人沿著景區建設指揮中心,向通天大峽谷深處探尋。抬頭望:一炳炳利劍般的崖壁直指藍天,直看得讓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。低頭看:一潭碧水綠寶石一樣靜臥谷底,像藏在深閨清純的睡美人,唯恐驚擾了她的美夢。
岸邊那一排排書架一樣的層層巖石上落滿了蒼苔,或厚若書本,或薄如紙張,不禁猜想,這是哪位神人為二億五千年的歷史做了全部的真實記錄?成為永遠不能翻閱的歷史巨著的呢?
因為截流,一棵野生柿子樹獨自站在了水中央,在我們到來之前已經落盡了最后一片葉子,枝頭寥寥落落掛了上百個柿子,已呈桔黃色。在一灣碧水映襯下,空靈成一首絕妙的古詩。稍微轉個角度就是一幅江南煙雨圖,我端著相機拍個不停,不到半晌,相機里的電池已用完了。
面對斷崖處的瀑布,那長長的仿佛沒有盡頭的峽谷風光,該愁如何留取不可錯失和復制的美景與秋色了。
臨近中午,我們不得不返回住地,放棄追尋水溪的源頭。去年在江西的大漳山就曾奮力攀爬,企圖找到水的源頭,我總疑心那么高的山,哪里有那么多那么清的泉水?悠悠千年,永不斷流?因為集體活動,必須遵守約定的時間,只得半路返回,終究沒有如愿。我們人生有多少不得不放棄的心愿?有些一生都不能實現的心愿就如同我們人類的血脈一樣,永遠尋不到生命的源頭。
到了通天大峽谷,虹梯關是不得不看的一處風景。虹梯關是上太行入中原惟有“太行八陘”可通,虹梯關便是其中之一。原是太行山中一條自然狹縫,兩岸壁立千仞,如升云天。
沿著始建于明朝的古道,長約八里的陡峭山路,折疊式盤旋了五十四道,在幾百年歷史古道通行了多少商旅?有多少人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,懷揣著不同的心思和夢想,風雨無阻,餐風飲露,在這里攀山越嶺地走過。如今,那些路經此關的商旅何人何處能留下一個土丘,幾根白骨?今日,我走在雜草橫生的古道上,就仿佛看到了歷朝歷代金戈鐵馬,血雨腥風的古戰場;聽見商旅馱隊踏過石板路,清脆的聲音仍回蕩在虹梯關古道的上空。
這座青石古關依舊屹立在懸崖峭壁上,向來訪者無聲地訴說著歷史變遷。任山青草綠,任日沉月明。
站在虹梯古關口,等于快速閱覽了一頁頁滄桑的歷史。不走近古道,怎知古人與自然搏擊頑強的生命?怎知古人不堪的命運和不屈的抗掙?
順著原路返回,林間不時有松鼠躍過,引得大家一片驚呼。鳥兒在草叢中掠過,距離近的讓人覺得伸手就可以抓在手里,使整個大山充滿了勃勃生機。
再回頭,虹梯關隱沒在沉沉的暮色里,一切都已朦朧。我想,與虹梯關有關的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,會不會有一天也會被歷史的云煙所塵封?
今夕升起漢時的月,掠過的可是秦朝的風?
又見山谷密林里升起縷縷禪意的炊煙,此時,此境,卻讓人心里格外寧靜,一時竟忘卻了愛恨悲歡,忘卻了利祿功名,心靈像被山泉洗過一樣明凈。大山給予我的一切珍貴的生命感悟與精神享受,都無法用金錢衡定。
久久佇立在蒼茫大峽谷,